财新传媒
2013年07月14日 22:34

《中国经营报》通往立宪之路专栏--马戛尔尼的靠山

马戛尔尼的靠山

刘刚 李冬君

马嘎尔尼到中国来了,来干嘛?

来通使,开通商口岸,扩大贸易,还发生了一场争执。

为什么会起争执?当然是英国人不懂礼,他们说:中国人称这个礼为“叩头”,双膝下跪,前额碰地九次,还有什么礼节比这更下贱呐。这样的故事,看来很可笑,可当时,谁敢不叩头?

世界已进入“外交”时代,中国还停滞在天朝。

有人说,当时的英国也没有进入“外交”时代,因为,三年之后,英国思想家伯克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7月13日 20:41

《新京报》专栏--文化好东西--国民身份的外交(14)

国民身份的外交

李冬君

淳于髡的思想里面,有一种智慧来自民间。

那是一种野性的智慧,用现在的话来说很“草根”。

这样的“草根”气,齐国的老百姓很欢喜。据说,临淄城里,至今还在流传:孟子遇见髡,不死也要昏。这样的民谣,抒发了一种“草根”化的民间情调,民意,会自发地选择代表。

孟子游稷下,自有一番儒者格调,与齐风迥异。例如,稷下先生们都赞成“不治而议论”,孟子却认为,那是“处士横议”,应该禁止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7月10日 20:21

《中国经营报》军事专栏――挑灯看剑――革命与继续革命的战车

《中国经营报》军事专栏――挑灯看剑――革命与继续革命的战车

别墨

 

周人立国,高屋建瓴,东向以制天下。

国力所向,一出潼关,向河、洛,据东都,而经营黄河下游。

另一则出武关,向江、汉,及于淮域,而经营豫、鄂、皖一带。

第一线是武王伐纣、周公东征的路线,第二线是文王“翦商”,行南国的路线。由此两线,可见周人立国规模:东西向,在山、海间;南北向,在长江、黄河之间。

这一范围,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中原”,是一代王朝的基本盘。

周人经营中原,用了三大法宝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7月09日 21:42

个体和国体的故事

 

有思想的国家,必然会强大,因为思想者,都是强者。

思想者们热爱自由,他们会拒绝出仕,但他们不会拒绝为国家出力。稷下先生“不治而议论”,可没有人比他们更愿意为国家效力,淳于髡抱定不出仕,一旦国家召唤,他从不推辞。

其貌不扬,据史载,他为人短小,却常为齐国出使,雄赳赳,如伟丈夫,滑稽多智,虽晏婴亦不能过之。

有一次,他出使楚国,楚王见他矮小,就当面耻笑:齐国没人了吗?为什么要派先生你来?你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7月09日 17:40

《新京报》专栏--文化好东西--思想者的权利

思想者的权利

齐文化炫智,鲁文化守礼,历来就如此。

周公分封后,齐侯约半年就来京畿复命,可见其治国从简。而鲁侯伯禽,三年后才来复命,可见其立国以礼,治民如仪。

齐是吕尚封地,鲁为周公封地,吕尚为兵家先师,周公为礼教圣人,两人是周文化中兵家智慧和礼教精神的代表。

齐文化也尚礼,但齐礼如孟子言“可权”,就是礼可变通之意,而鲁国伯禽不知变通,故其父周公喟然而叹曰:鲁必为齐所制矣。

孟子承认“礼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7月04日 22:02

《新京报》专栏--文化好东西--通往奴役的辩证法

         通往奴役的辩证法

         李冬君      

春秋时期,与子产同时,郑国还有一位辩者邓析,此人的行径,颇类古希腊智者,用“两然”、“两可”法教民争讼打官司,民从之学者不可胜数。

什么是“两然”、“两可”呢?犹如辩论中的正方和反方,要从正反两方面都说出道理来,正亦然,反之亦然,正亦可,反之亦可。《吕氏春秋》里有这样一个“两然”、“两可”的故事:

新郑境内的洧水,有一年发了大水,有人渡河时,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7月03日 21:46

《新京报》专栏--文化好东西--民主东与西

民主东与西

李冬君

在中国思想史上,子产是孔子的先驱,时代的先知。

春秋时,郑国是新政发动机,孔子谈仁政,就以子产新政为样板,赞美子产“有君子之道四”,这些话都在《论语》里。孔子的理想,是成为周公那样的人,辅明王而行王道。其次,则如管仲之遇桓公,能以霸业渐进,而行王道。

然而,切合实际的,是象子产那样治理一个千乘之国。子产铸刑书,晋国叔向批评道:为了防民起争心,先王想方设法,尚且防不胜防,而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7月02日 21:03

孔子的文化视野

 

有人说,孔子是国际化的,他周游列国就证明了这一点。他所到的国家,都是周初分封建制的中国化领域,“吾从周”既是他的价值取向,也是他的行动路线。

历史,是文化对人类活动所作的选择和记录,不是一切人类活动都能载入历史的,要有选择,“吾从周”就是一种选择。

在《春秋》里,孔子开始编年,编年是将时间化作历史。用史的眼光来看时间,是一种很高的智慧。古希腊文化用哲学来把握时间,时间被抽象化了;而在印度文化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7月01日 19:47

春秋人的观念转型

春秋人的观念转型

春秋人的观念转型

刘刚  李冬君


 

公元前11世纪,西周灭商。王国维说,殷周之际的革命,是一次最为深刻的革命。

这次革命,不光是王朝政治革命,还是思想文化革命。政治革命在西周初年就已完成,而文化上的继续革命,直到春秋时期才算告一段落,核心价值观,从商朝的神化统治转型为自西周以来的圣人政治,这才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革命深刻处,以圣化取代神化。

当文化革命在春秋圣化大趋势里完成时,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就...
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6月29日 09:29

《新京报》专栏--文化好东西--城邦教科书

城邦教科书

李冬君

 

荷马史诗,是哺育城邦青年的英雄之乳,是神为英雄立法的城邦教科书。史诗,为城邦建立了神的法则,三权分立与王权共和。

荷马以海神波塞冬的口吻告诫希腊英雄:宇宙一分为三,三兄弟阄拈,我抽得灰蓝色的海洋,作为永久的家居;哈得斯抽得幽浑、黑暗的冥府,而宙斯获得广阔的天穹、云朵和透亮的空气。大地和高耸的俄林波斯山归我们三神共有。

以宙斯为核心的宇宙王国,是一个三权分立、兄弟共和的神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6月24日 22:56

《新京报》专栏--文化好东西--王国的堕落

王国的堕落

 

特洛伊战争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194年。

神话说,战争缘于金苹果,三位女神纷争,引出特洛伊王子裁判,因之而有海伦出走。这样说来,便将战争的根源,归咎于女神的小心眼。

也有人说,海伦没去特洛伊,而是到了埃及。希罗多德就认为,没人相信特洛伊人会为了一个外帮女子而打十年仗。欧里庇得斯也指出,远征特洛伊,是因为希腊人口过剩,扩张势在必行。

希腊人盯着黑海,那里是他们粮食、金属和马匹的由来。

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6月20日 22:06

《新京报》专栏--文化好东西--武士道与小日本

武士道与小日本

――关于日本文化的两点提醒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冬君

记得知堂老人说过,日本文化的特点是美。我们也可以不妨对日本文化做一次审美式阅读。

审美会不会美化日本文化呢?当然不会。所谓美化,是指对丑的修饰,对恶的遮掩和渲染,而审美却要面对事实和真理,因此,审美要真,而美化则伪。

武士道也能被审美么?有人这样问。为什么有此一问?这是由于武士道在战争中的表现,使人很容易将武士道与军国主义等同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6月18日 22:20

新京报专栏--文化好东西--青春是一首民生的歌

青春是一首民生的歌

李冬君

对于熟悉的语词,思想往往偷懒,比如青春。

青春是什么?是春天里的青色;春天在哪里?在东方。古人说:春位东方,其色青。青色将时间“春”与空间“东方”统一了。

青春,是受谢,冬谢去,而青春受之。一谢一受,如友人揖别,时间,被伦理化了。青春,从“雨雪霏霏”的冬天,受谢了“杨柳依依”的春天,要多美有多美,可古人对青春的祈盼,更多是厚生的期许。

青春至焉,时雨降焉,始于耕田,终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6月14日 21:41

《新京报》专栏-文化好东西-城邦的心灵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城邦的心灵

  李冬君

周人封邦建国时,希腊半岛上也兴起城邦殖民运动。地中海翻腾了,在多利亚人冲击下,城邦迁徙如洪水泛滥。

理想的新居,应靠近海岸,受攻击时,能乘船而去。最好有一山在后,屏护沿海平原,眼前有一海峡掩护的港湾,与商务孔道或内河河口相连,可以接受内陆或内河运输的货物。然而,要建立理想的新居,须与土著商议。

迁徙者为觅新居,在整个地中海区域开始了漫长的殖民活动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6月09日 22:08

《中国经营报》专栏--挑灯看剑--青铜之战

《中国经营报》专栏--挑灯看剑--青铜之战

最早的中国革命战争与战略问题

――牧野之战随想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别墨





 

殷人善战,是因为同一时期的诸多方国,还处在从新石器向青铜时代的过渡阶段,而殷人凭借其青铜工艺率先进入了青铜时代,用铜器与石器战,胜负立判。

商朝初期,殷人所向披靡,晚期,纣王多胜,但已胜之不易,就因为战争是青铜器对青铜器,变得势均力敌。此种变化,乃“履霜坚冰至”,要从太伯和仲雍谈起。

两兄弟南下翦商,奔走在3000年前...



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6月07日 21:56

《新京报》专栏--文化好东西--中国意识的诞生

中国意识的诞生

李冬君

商朝虽有中心意识,但中国观念尚未形成。中国的原型与都城有关,而商朝老是迁都,所以,商的中心意识很难上升为中国观念。

中国观念的形成,与封建制并行。西周初年,行分封制,给诸侯授民授疆土,要有一个中央国的存在为前提,而王权所在地,通常就是这样一个中央之国。《诗》云:惠此中国,以绥四方。《毛传》曰:中国,京师也,就是这样的中央之国。

近人柳诒征指出,中国之名始见于《尚书·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6月06日 21:52

《新京报》专栏--文化好东西--“憲”的梦想

“憲”的梦想

李冬君

最早的“宪”字是这样写的―― ,看起来是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,繁体为“”。汉字造字法,取象形会意,从下往上看,一颗心擎着一只目。心是理解世界的能力,而眼睛则用来观察事物、认识世界。“宝盖头”——“宀”,会意为苍穹,而天空下三横一竖的小木棍,则串示着人文初始的某种自然法则作为人的规矩,也许是最原始的“王”,人在天之下,为人以及万物立法,是人与自然法则确立的一种契约标志,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6月05日 22:05

新京报专栏--文化好东西“开栏小语”

文化好东西

李冬君

 

近代以来,日本脱亚入欧了,这让汉字文化圈的老大中国,大跌了眼镜一把,往日本去看看,发现日本文化如一椭圆,有两个中心点,一是汉化,二是欧化。于是,又去欧洲瞧瞧!就这样,东张西望,东挑西拣,指指点点,从西学东源、中体西用、中西会通一路走来,不知不觉走到陈寅恪先生跟前,这才发现,还有“不中不西之论,不古不今之人”,文化好东西,何必分“东西”?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,多用者富,善用者强,少用者弱,何况不用乎?本栏千字文,迷你“好东西”,请读者们一道参与,作揖!

《新京报》年6月4日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5月29日 21:54

周人也有切·格瓦拉--中国经营报--挑灯看剑专栏

周人也有切·格瓦拉--中国经营报--挑灯看剑专栏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周人也有切·格瓦拉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别墨







虎方虎踞江南时,周族也从豳地迁到岐山下的周原了。

江南与周原,相距遥远,想放开马跑,还没有驰道,那就走水路。

从渭河顺流而下,东行出潼关,然后驱车向河南,到江汉平原,入汉水,渡长江,再下江南,据说3000年前,有两条汉子就这样来到了江南。他们是什么人?到此何干?

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讲了这个故事,但讲得很简单

吴太...





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5月26日 21:27

新君上任三把火

新君上任三把火

新君上任三把火

刘刚  李冬君

 



咸丰帝自即位以来,就没有过上一天太平日子,他很努力,想有所作为,可他面对的敌人,已不再是天下观里的传统“匪”和“夷”,而是来自新世界的势力。

就拿“拜上帝会”来说吧,它与白莲教不同,洪秀全从传教士那里发现了上帝,又求证于中国的古史,从天国获得信念,从历史汲取资源。因此,他的上帝中西合璧,连传教士也看不懂,以为他疯了,竟然杜撰了一个上帝。

可太平军兴起,就...



阅读全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