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商的后路:近代中国商人的命运·《经济观察报》书评版

刘刚、李冬君对话录
《中国近代的财与兵》
刘刚、李冬君/著
山西人民出版社
工商食官与货币经济
本来我这本书写的是中国近代的财与兵,这本书的写法,官商是其中的一部分,作为话题,比较容易。我当时搞《中国近代的财与兵》这本书,想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中国的财、兵。把财和兵纳入文化视野,从文化的视角来看。所以有人看这本书时提出问题,虽然谈的是财与兵,但对于财政和军队不是很专业,比如有...
刘刚、李冬君对话录
《中国近代的财与兵》
刘刚、李冬君/著
山西人民出版社
工商食官与货币经济
本来我这本书写的是中国近代的财与兵,这本书的写法,官商是其中的一部分,作为话题,比较容易。我当时搞《中国近代的财与兵》这本书,想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中国的财、兵。把财和兵纳入文化视野,从文化的视角来看。所以有人看这本书时提出问题,虽然谈的是财与兵,但对于财政和军队不是很专业,比如有...
中国传统政治,所有政治问题,最后都被归为财政问题。
中国传统权力,一切行政权力,究其来源,皆出于兵权。
因此,中国传统所谓“政权”,到头来,只是财权与兵权。
近代化的中国政权,丢了天朝上国的行头,没了道德文章的嘴脸,终于露出了权力本质的两颗门牙:财权和兵权。以财养兵,以兵劫财,成了政权运营的底线。
可怜中国近代政治,就在财与兵的底线上开展。不是还有更高的追求?例如,民权和人权……但那还在...
福泽谕吉的启蒙课题
李冬君
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启蒙之父,是日本近代化的思想先驱,他以自己的方式学习消化西方文化并将之传递介绍给日本国民,他的思想和启蒙精神就这样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日本人。1910年,福泽谕吉因脑溢血与世长辞,日本举国上下,都在哀悼这颗思想巨星的殒落;众议院破例对他发布悼词,使他备享哀荣。
至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,他的思想对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影响,他的启蒙著作《文明论概略...
温润到天青
对宋人来说,喝茶品茗,已不仅仅是止渴解乏了,而是在生活中营造一个美学范式。
什么是美的生存?黑格尔说,就是美的理念的感性显现。
茶之口感,茶之汤花,甚至茶烟缭绕的姿态,都是宋人饮茶时的一种审美体验。沉浸在淡雅微苦的茶性格调里,宋人对茶之器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趋于素雅之风,甚至对茶道具的品质几近苛求,而汝窑就是宋人美的理念的感性显现。
据说北宋末年,汝...
关于日本文化的两点提醒--《落花一瞬--日本人的精神底色》序
记得知堂老人说过,日本文化的特点是美。我们也可以不妨对日本文化做一次审美式阅读。
审美会不会美化日本文化呢?当然不会。所谓美化,是指对丑的修饰,对恶的遮掩和渲染,而审美却要面对事实和真理,因此,审美要真,而美化则伪。
那么,武士道也能被审美么?有人这样问道。
为什么会有此一问呢?这是由于武士道在战争中的表现,使人很容易将武...
盛宣怀一脚踩到了火药桶
刘刚 李冬君
晚清,立宪党人从失望到绝望,开始转向革命,革命之矢,一触即发。可朝廷的感觉很好,大有“我们一天天好起来”之势,十年新政没白搞,白银外流打住了,中国从此不差钱。
1、从铁路上捞钱
既然不差钱,何不捞一把?往哪儿捞,当然往铁路捞!修铁路好比养猪,老外不懂“猪怕壮”,只管使劲养,不尽热钱滚滚来,能不急人吗?国人健忘,忘了还有白银外流。
朝廷东风吹,吹的是钱景...
焉识归来否
李冬君
火车在黑白的时间上奔跑,车轮轧在铁轨上快速摩擦,带给观者刺耳的精神震颤;车厢衔接间的缝隙快如刷屏,给出一团囚禁在瞬间里的生命乱码,忽兮恍兮弥漫着不确定带来的碎片化的、肮脏的黑白恐惧,是归去还是来兮?这是电影《归来》的开场道白,把一个荒诞时代带有终极意味的人性命题,推向了观众。
1、逃跑
那带有恐惧而又充满活力的一跃,一个人性的尊严,便从那辆飞奔的火车上跳下来。尽管那团黑影迟...
从昆仑山谈起
刘刚 李冬君
蓬莱缥缈,像画饼一样,吊足了秦始皇的胃口;还惹得李白一声长叹:海客谈瀛洲,烟涛微茫信难求!昆仑山,似乎还靠得住。最起码,汉武帝还能说出个道道来,不至于像秦始皇那样,站在海边,两眼一抹黑,对着茫茫大海失语。
虽然从战国时代起,昆仑山就成了疑问,连屈原都在问:昆仑悬圃,其尻安在?增城九重,其高几里?——《天问》。直到张骞凿空西域,...
严修断袍袁世凯
刘刚 李冬君
1、严修诀别旧朝庭
小皇帝溥仪即位了,其父载沣监国。载沣是光绪之弟,一上台,便向袁世凯开刀。不过,这一刀没有砍在头上,而是砍在脚上,下诏让袁世凯患足疾,回家养病。
于是,袁氏仓皇出都,旧识熟稔齐喑,唯独严修作狮子吼,向载沣上疏,请明示袁世凯功罪!力争无效,没人睬他。严修仍去为袁世凯送行,相视无语,揖别。
《时报》诬蔑袁世凯,严修竭力劝阻袁氏子袁云台,诫其慎发议论。...
开显历史之大美
――再拜来新夏师
刘刚 李冬君
2014年3月31日15时10分,先生仙逝,享年92岁。
悲乎!先生逝矣!喜乎!先生从此长已矣!幸乎!能为先生弟子矣!
1、天人之际“80后”
青春与美,既因于自然属性,亦缘于文化心理。
人老了,自然属性的青春...
“科学传教”传来“近代性”
刘刚 李冬君
中国“近代性”的由来,其来有二,一自外来,一由内起。
自外来者,随通商、传教而来,为外因;从内起者,有传统书院和民间海权,与外来相应,而为内因。或曰内因决定外因,这倒不一定,事实上,是外因主导了“近代性”。
以“近代性”眼光来看中国近代史开端,我们首先看到传教士。
有人主张,以1552年沙勿略至上川岛为中国近代史开端。沙是西班牙人,以“教...
化干戈为玉帛
李冬君
1、西域解放战争
郑吉,西汉江南人氏,在西域渠犁屯田,位于轮台东南。轮台东北,则有焉耆,是匈奴的地盘。匈奴在此设“僮仆都尉”,把西域各国作为自己的“僮仆”,统领之,奴役之。
匈奴据焉耆,以车师国为后援,对抗汉轮台、渠犁,而轮台、渠犁之屯田军,则与汉玉门关遥相呼应,形成犄角之势,直逼焉耆。汉管理西域,从敦煌向西,至盐泽一线进入,往往筑亭,以供汉使往来及商旅。而轮台、渠犁...
运河边上的往事
刘刚 李冬君
3000年前,有两条汉子来到了江南。他们是什么人?到此何干?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讲了这个故事,但讲得很简单:
吴太伯和他的二弟仲雍、三弟季历,皆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。季历贤能,还生了一个圣子昌,就是后来的周文王。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为王,于是太伯、仲雍二人逃奔荆蛮,纹身断发,以示不可用,以避季历。
有人问,太伯奔吴,吴在哪里?一说,在赣鄱流域,郭沫若如是说。其实,兄弟二...
汉奸的几句闲话
――清末“瓦赛公案”
刘刚 李冬君
一、沈荩引发的公案
沈荩生前怎么也不会想到,一代名妓赛金花会来替他收尸。
他本以为自己怎么也应该去菜市口走一趟,用大好头颅唤醒民众,然后与“戊戌六君子”风云际会,一起翱翔于天宇,可没想到竟被杖毙于暗无天日的囚室。
他本以为无能的朝廷杀人还行,三下五除二就能将他毙命,可没想到那么大的板子将他打得粉身碎骨,他还能睁着眼睛教他们,板子不行用绳子...
春节:农耕文明的狂欢与梦想
李冬君
一、春节的厚生意味
中国人过春节,据说是从4000多年前虞舜时代开始的。
春,定格在一个日出的早晨,虞舜辛勤耕稼的历山,早已炊烟缕缕,驱散了春寒裹着的睡意在晨曦中隐退,村民们,肩着锄,牵着牛,缓步东向,身后,鸡鸣犬吠,捣衣涤涮,一派暖意,为出耕的男人留下晚归的期待,支撑了一片生的苦乐滋味。
今天,这里要举行虞舜继天子位的第一件事儿,他要率全村人祭天拜地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