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《新京报》专栏--文化好东西--石头也被体制化

     在中国文化里,石头通灵,但也难逃被体制化的命运,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那块“通灵宝玉”了。

《石头记》里,那位情之所钟的贾宝玉是石灵转世,一块在石器时代可以去补天的石头,本来贵如龙凤,没想到在《红楼梦》的体制化叙事中,反倒变得无用。《西游记》里的石猴孙悟空,具有大闹天庭的神力,却也最终被戴上体制化的紧箍咒了。当然,人的自由天性所给予的文学性的理想预期,应该是:一个从体制化大厦逃走,一个回到花果山。

早在新石器时代,玉石便被作为礼器,用于祭祀了,华夏开国时,玉已经成为政教合一的标志,担负着国家起源的使命。

石头被体制化,是从玉器开始。玉石通过祭祀仪式,转化为“禮”。繁体“禮”字,偏旁“礻”,是为祭台,右“豊”,是放在祭台上的玉器。

当西方文明在石头上雕塑神像时,中国文明已发展出一套以玉器为标志的“禮”制,华夏石灵,给神敬“禮”。

中国进入“禮”时代,有个《山海经》世界,这世界有玉,遍布山川,约有二百多处,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从山到海,从海外到大荒,都有玉记载。中国“五行说”流行的时代,玉石被赋予了“五德”,与五行相配,《说文》说玉之“五德”,是仁、义、智、勇、洁。

“玉”在甲骨文里,像“丰”字,金文同“王”字,隶书以后,才加那一点为“玉”,以区别于“王”。“玉”字本来是三块玉相连,以一竖“丨”贯穿其中。为什么要加那一点呢?

明朝有位学究认为,原来拥玉为王与帝王之王,还是有区别的。看上去,都以一贯三,那三横,为天、地、人,中间一横,靠近上面的,是“王”字,以示王者法天,三横均匀的,便是“玉”字,俗书不知“王”字有中画近上之义,所以加点于旁以別之。

其实,王和玉那样微妙的区别,是没有的。《说文》里就没有提过,硬要把“一贯三为王”与“一贯三为玉”区分开来,就忽略了它们的内在统一性。有人说“一贯三为王”的“三”,是指天、地、人,而“一贯三为玉”的“三”,则为三块玉。可如果王通天、地、人要以玉为媒介呢?事实正如此,如果没有通灵之玉的参与,就没有“一贯三为王”之“禮”。《禮·聘义》记孔子说玉,“气如白虹”,天也;“精神见于山川”,地也;“君子比德于玉”,人也。玉石不仅被体制化,还被道德化。

 

《新京报》2013年8月13日
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李冬君

李冬君

141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学者,任教南开。著《文化的江山》《通往立宪之路》《落花一瞬》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