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挑灯看剑――开栏小语

 

“羽扇纶巾”,本是一副名士谈玄的行头,是苏东坡在《念奴娇》里为“三国周郎赤壁”准备的,到了《三国演义》,就被罗贯中转手给诸葛亮了,于是,谈玄变成了谈兵,用计代替了审美,书生意气换了市井话语。战争文人化了,谈兵就谈兵,何必“羽扇纶巾”!

那就“挑灯看剑”!最好,睁大你明亮的眼,放大了看,尽精微地看,看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万万不可用了一双醉眼,看错了生死,将剑雨缤纷看作漫天飞絮。

 

 

 

考古发现的一次战争

作者:别墨

 《中国经营报》军事史专栏-挑灯看剑-考古发现的一次战争

商朝势力范围,通过贸易与战争,一度扩张到了江南。

与江南贸易,称为“贡金”,与江南战争,则称之为“俘金”。

“金”就是铜,刚从新石器时代走出来,“金”可是战略资源,都说商人善战,并非其天生神勇,而是因为商人会“冶金”,当其他国还在“以石为兵”,商已“以金为兵”了。以石器与青铜器对决,你说谁胜?武丁王善战,连王妃“妇好”都战无不胜,归根到底,还是因为有“金”。

这一时期,出现了新情况,江南也有了“金”,并与武丁交兵。

商代,江南指哪里?指向赣鄱流域。在赣江古河道上,居然发现了一座与武丁同时的大墓,就在新干县大洋洲乡程家村,所以,被称之为“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遗址”。如今的赣江在它西面约一公里,再向西,越过赣江约 20公里,就到了樟树吴城,往北至九江瑞昌,有个名叫铜岭村的地方,有一处3300年前的铜矿冶遗址,迄今所见,莫早于此,距长江约7公里

还有100多处遗址,所在区域,大致就沿这一线,在赣江中下游和长江中游以南分布,坐落在鄱阳湖和洞庭湖之间,这江湖怀抱的平原,就是商代江南——吴城文化发祥地。

江南是什么?是铜!青铜文化不能没有铜,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,全靠铜。有人对商代青铜器做过铅同位素测试,发现安阳商代彝器中有一部分是用瑞昌铜岭矿石铸的,与吴城和新干大洋洲遗存用的是同样的矿石。这表明,殷人有一条“俘金”路线,进入了吴城文化所在的地盘。

张光直指出,三代时期建都,多靠近铜锡矿所在地,夏都分布,与中原铜锡矿分布吻合,商都沿山东、河南山地边缘迁徙,入豫北和晋南,以控制中原铜锡矿中心地带;周都由西向东,渐进中原,也与觅求矿源有关。三代铜锡矿开采量很大,一旦矿产殆尽,就迁都而去。商先王时期,自契至汤迁了八次,自汤以下迁了五次,盘庚以后就不再迁都了。武丁中兴,他目光南下,发现铜矿都在长江一线,尤其长江南岸赣鄱平原,铜矿用不完,史载武丁南征,“奋伐荆楚”,那时赣北归楚。

吴城文化以“虎”为标志,獠牙,两尾,通体几何纹,背立一鸟,这“一虎一鸟”,被考古学称为“伏鸟双尾青铜虎”。看来,它就是“虎方”了,曾由此北上,去参与炎黄大战。

“虎方”站在黄帝一边,战后,就留在了中原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说,尧舜时,曾“举八元”,以“伯虎”为首,“使布五教于四方,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共、子孝,内乎外成。”

商先王时,“虎方”在中原立国,与商冲突。甲骨文中,作为国族名称的“虎”,有“虎侯”和“虎方”,“虎侯”是商王近臣,封于庸,在王畿内,而“虎方”为方国,在商朝外。

关于“虎方”,有一条卜辞,见于甲骨文中,与战争有关,武丁令“举”和“望”两族,随王师征伐“虎方”,为此举行告祭,卜问先王。武丁善战,尚要问卜先王,看来虎方不弱,胜负难料。《诗经·商颂》盛赞武丁“殷武”,夸他“奋伐荆楚”,“虎方”,就在荆楚之地。

也许战事受阻,从樟树吴城遗址里,考古人有心,发现了这次战事。

在近4米深的外城壕中,发掘面积还不到10平米,就挖出20具殷人的头盖骨和部分肢骨,据专家推测,城壕两侧可能还有大量头盖骨考古挖出头盖骨,通常有两种情形,或是战俘被割首,或为祭祀采取猎头仪式,就目前的发掘来看,这些头盖骨,显然属于战俘被割首。

武丁南下“俘金”,败于虎方,就以江北盘龙城为据点,开辟了一条从汉东进入中原的南铜北运的“贡金”路线,以确保中兴所需铜资源。以贸为贡,是王朝通病,历来如此。

殷人善贸,故国号为“商”。通常,他们都准备两手,一手战争,一手贸易,能用战争解决的,就用战争解决,战争一时解决不了,就做贸易。贸易地点盘龙城,就在今日江北滠口。商与虎方在盘龙城交易,多半是从虎方进口铜料,做成青铜器,再卖给虎方,从差价中获利也不少。

贸易使用青铜货币,殷人用贝,虎方用手斧,彭明翰在《吴城文化研究》中指出,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手斧就是货币。同处青铜时代,殷墟文化与吴城文化有一根本不同。

张光直指出,古代城市兴起,有两条道路,一条是技术与贸易之路,另一是王朝扩张之路。他断言,三代以来,中国城市兴起,走了后一条路。以此为据,张光直还强调,青铜之于殷人,或为祭器,或为兵器,却没有用作生产工具,以提高生产力,其用途,不过“祀与戎”而已。

此论,言殷墟尚可,言及方国,则有失偏颇。同期的吴城、新干大洋洲遗存,就出土了青铜工具,有18143件,包括两个工具群,其中675件为手工业工具群,1268件属于农业工具群。考古以实物为据,证伪了张的学说。张的文化视野,是从仰韶到龙山到三代这一线,其目光最终落在王朝上。可还有另一线,即从河姆渡到良渚到吴城和三星堆,这一线,产生了多个方国,却未形成王朝,因此,它们是方国文化,而非王朝文化,后来,王朝文化胜利了。

这一特征,张光直并未注意,或未深察。虎方曾于中原立国,带去了方国文化,这对于商王朝的扩张、统一,有着天然的阻力,故其与王朝,岂止难以相宜,实乃势不两立!所以,商朝把它打回老家了。虎方退出中原,回到江南,像商一样,以青铜立国,控制着长江中游从江西瑞昌到湖北大冶这一线的铜矿山,先后开发了铜岭村铜矿和铜绿山铜矿。

历史不好假设,却不妨以假设言之。假如武丁南下“俘金”最终取得胜利,他会不会像他的先王先公那样沿着铜矿带再次迁都呢?假如他那时就已迁都江南,中国历史的大格局至今会如何呢?盘庚以后,殷人就不再迁都了。如果真想迁都,以商的国力,以武丁善战,全力以赴,还打不下江南?不过,远古的事,还真的不好说,这只要看后来的“小邦周”灭了“大国商”,就可知那时的天命是多么的无常!更何况虎方国拥有那么多的铜矿,论综合国力,我们已别无考量,不妨来看看它们的墓葬。殷墟里“妇好墓”堪称翘楚,可“新干大洋洲墓”里的青铜器比“妇好墓”还多,还有许多生产工具,看来江南方国更加重视生产力,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,后来周人“翦商”,便借了此力。

《中国经营报》2013512日军事专栏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李冬君

李冬君

141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学者,任教南开。著《文化的江山》《通往立宪之路》《落花一瞬》。

文章